每年感恩節後的星期五,是美國年度的瘋狂折扣日,每年此時我們都要去三小時外位於San Marcos 的outlet mall逛一整天,走到即使小腿抽筋也不罷休。剛開始是清晨三四點出發早上七八點到,下午四五點打道回府,這兩年,採買團的規劃專業了很多,大家星期四晚上出發,在Mall附近找個旅館落腳,半夜十二點以前到第一站Coach門口排隊,開始瘋狂採購的一日。我一向對諸如LV, Coach, Fendi等等把商標當花樣的包包沒有太大興趣,但每年都會到coach店裡旋一圈,感受一下濃濃的購買殺氣,殺氣之濃厚,我去年竟然被感化買了一條印滿了C的絲巾 (平心而論那其實是一條顏色很美的絲巾)。
今年是我在美國的第五個感恩節,過節前,扳起手指計算這幾年的採購成果,比對每年出發前的清單和真的買了的東西,在計畫之內的東西數目,兩隻手就算得出來,其他在計畫之外的東西則多得數不清,最多的是我鞋櫃都放不下的鞋子們。Outlet mall有Nike, Reebok, Rockport, Ninewest還有我最愛的Clark,每年去我都會克制不住買一到兩雙鞋,四年下來加上本來就有的鞋子和零星回台灣買的,我的半個衣櫃被鞋盒子佔據,門前也擺滿了沒時間去找空間收納的鞋,每天要小心不被它們拌到腳。但幾乎每一雙鞋都是好鞋,我每天站著或走動的機會多於坐著,舒服的鞋很重要,平常牛仔褲配球鞋或皮鞋,心情好穿裙子的時候夏天配涼鞋冬天配皮靴,偶而穿套裝或是襯衫褲裝的時候要配高跟鞋,總而言之,這些鞋買得好,我也沒必要一定非得責怪那個在outlet mall見獵心喜的自己。
只是,先撇開鞋子不說,到底有多少東西是必要的?
要回答這個問題,得從自己的日常生活想起,哪些是如果沒有我就完全沒辦法正常運作的物品,列出來的結果如下:
- 錢 –要付房租帳單機票啊,沒錢萬萬不行
- 車 – 德州生活,沒有車就是沒有腳
- 筆記型電腦 – 實在太重要了
- i-pod – 實驗室必備,大家都有默契了,帶上耳機就是謝絕打擾
- 手機和手錶 – 計時鬧鐘和通訊
- 洗碗機和洗衣機
- 網路
- 不落枕枕頭 – 剛來美國的落枕煉獄實在太刻骨銘心了
- 身體乳液 – 太愛熱水澡了,必備
- 烏龍茶
- 水果 –可一日無糧,但不可一日沒水果
本來以為會是很長的清單的,竟然就只有這樣。
從這清單看來,我的生活好像非常單調……..(沉思貌)。
那我一屋子的雜物到底是怎麼回事?(驚和疑惑)
想到過一年可能又要搬家,完全提不起購買的興致了。
就這樣,我過了第一個完全沒有採購慾望的感恩節。